焊接机器人专用铸铁平台的核心精度要求
平面度:作为平台核心指标,需确保焊接过程中工件定位的稳定性。3级平台的平面度允差通常在几十至几百微米范围,具体数值随平台尺寸增大而增加。
表面粗糙度:焊接平台表面粗糙度一般需控制在Ra3.2~6.3μm,以减少焊渣附着并便于清理,同时避免因表面过于粗糙导致工件定位偏差。
硬度与耐磨性:材质需选用高强度灰铸铁HT200-300,工作面硬度达到HB170-240,经600-700℃高温退火处理,确保长期使用中抵抗焊接飞溅与机械磨损,防止精度下降。
尺寸稳定性:通过人工时效(退火)或振动时效消除内应力,避免因温度变化或长期受力导致平台变形,保障焊接基准的长期可靠性。
材质均匀性:要求铸铁内部组织致密,无砂眼、气孔等缺陷(0级/1级平台严禁气孔,2级/3级允许用同材质填充),防止局部受力变形影响整体精度。
焊接机器人平台的工艺与安装精度保障
铲刮工艺要求:3级平台需在25mm×25mm范围内达到不少于12个接触点,通过人工铲刮确保工作面微观平整度,提升工件贴合度。
结构设计精度:
平台厚度需满足刚度要求,包括工作面厚度、侧围高度及筋板密度,防止焊接过程中因工件重压产生挠度。
若为多工作面结构,各面间垂直度和平行度需控制在0.1mm/m以内,确保复杂工件的三维定位精度。
安装调试精度:
使用框式水平仪调平,水平偏差≤0.05mm/m,必要时通过光学合像水平仪复检平面度。
支架需选用壁厚1.5-2mm的方钢,调节螺栓旋转顺畅,保证平台受力均匀且高度可调。
泊头亚晟厂家建议:对于涉及机器人自动化焊接、多零件精密组装的场景(如汽车底盘、工程机械结构件),建议采用三维柔性焊接平台,其精度要求包括:定位孔位置精度:孔距误差≤±0.1mm,配合工装夹具实现工件快速装夹。工作面平行度:相邻模块拼接处高度差≤0.05mm,满足大面积焊接的连续基准需求。动态稳定性:平台需与地面刚性连接(如浇注固定),防止焊接振动导致的位移偏差。
对平台的选择:普通焊接选3级,精密焊接(如机器人工作站)选2级,若涉及测量与焊接一体化场景可考虑1级,但需平衡成本与实际需求。使用后及时清理焊渣,避免重物撞击;长期闲置时涂防锈油并覆盖防护膜,定期用水平仪校准精度。